一条高速路装了6个无人机方舱
“金陵飞鹰”再升级 实现全区域全覆盖
6架无人机组成两支“小分队”交替巡逻,实现高速公路管区全时段、全路段巡查覆盖……近,沪宁高速南京段沿线安装了6处无人机方舱,南京交警高速一大队也成为全省首支无人机巡查全覆盖的高速交警大队。
在南京低空经济新机遇赋能下,公安交管部门不断探索科技强警措施,切实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目前,南京各条高速公路上,“金陵飞鹰”警用无人机已成为“标配”,滚滚车流中,它们小小的身影在实践低空警务、疏堵保畅护安全方面发挥着大大的作用。
6架无人机巡航沪宁高速,实现全区域全覆盖
“6号机画面,沪蓉高速268公里宁镇交界处,往上海方向,黑色小车停在应急车道,驾驶员在换胎,未放警示标志。即将降低高度。”92214时许,位于中山门大街柳营附近的南京交警高速一大队指挥室内,警用无人机飞手杨堃正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操作界面。身边同事听到后,赶紧查询报警信息并迅速反馈:“已核查,该处无报警记录。”
“收到。”杨堃继续操作,6号无人机灵活地从120米巡航高度下降,悬停在该车上方25米左右,并发出声音:“驾驶员请注意,请在后方放置警示标牌,人撤离到护栏外,等待警方救助。”
听到从天而降的声音,驾驶人茫然抬头循声望去,看见警用无人机后才恍然大悟,赶紧跑去摆放好三角警示牌,又跨到护栏外侧等待救援。无人机也没“闲”着,它往来车方向平移了一段距离,随后鸣起高音警笛,提醒过往车辆注意,直到巡逻警车赶到后,它才重新回到120米高空继续巡航。
南京交警高速公路一大队负责沪宁高速南京段的交通管理工作,辖区西起中山门,东至宁句交界,包含马群枢纽、南京收费站、麒麟枢纽等多个大车流聚集的重要点位,遇到意外警情导致拥堵时,警车赶赴救援的速度往往会受到影响。此外,还有不少驾驶人遇抛锚或交通事故后不报警,更加剧了路面通行压力、增添隐患风险。
近期,南京交管部门在沪宁高速南京段沿途设置了6个方舱,每个方舱间隔约4公里,6架多旋翼无人机可实现27公里长的沪宁高速南京段全区域定时、定向巡航。南京交警高速一大队马群公安检查站副站长曹文进介绍,6架无人机被编成两组,每天自动高空巡航,每一架无人机都有自己的“责任田”,画面实时传输至指挥室。若晚夜间或大流量等特殊时段需“加班”时,飞手还可以点对点操作。
定时定点“上班”,均发现10+起警情
昨天上午,记者再次来到沪宁高速马群公安检查站,第二个无人机方舱就位于这里。记者见到,方舱就是个方方正正固定在地面的箱子,上面有“金陵飞鹰”四个字。
曹文进告诉记者,无人机的“上岗”时间是每天9:00—18:00,单机单趟巡航里程为8—10公里、巡航时间在15分钟左右,算上充电和视频下载时间,基本上每到整点就会自动起飞。
10时刚过,记者眼前的方舱顶端缓缓打开,一架小巧的灰色无人机映入眼帘。随着叶片高速旋转,几秒钟后,无人机轻盈升空,同时,一道清亮的语音响起:“大家好,这里是南京交警高速一大队巡查无人机。”
渐渐地,无人机越飞越远,直至化作空中的一个小黑点。曹文进介绍,无人机的巡航高度通常在120米左右,如果发现路面有异常情况,飞手会将无人机高度降落至40—50米处进行拍摄。
记者又来到高速一大队综合指挥室。在这里,6架无人机拍摄的实时画面被传输到电脑屏幕上,蓝天白云下,车流有序,沪宁高速的道路交通状况一览无余。
据了解,方舱是无人机落地停靠、充电补能的“基地”,可以解决无人机全域巡航时的“充电焦虑”及突发恶劣天气需要降落的顾虑。“比如发现抛锚车后,无人机可悬停在原处鸣警笛爆闪提醒过往车辆注意避让,但这么做耗电极快,以前飞手要考虑续航情况,不大敢如此操作。”曹文进介绍道,但如今有了方舱,再也不用担心耗电问题了。
自“上岗”以来,无人机“小分队”队员们每天都勤奋“工作”,工作均发现10起以上抛锚、交通事故等警情,并快速处置,遇到节假等大流量时更是“大显身手”。
91817时左右,一辆灰色越野车从应急车道一路超车,赶到一处汇流点才开始变道,正在最右侧车道正常行驶的白色轿车躲闪不及,两车挤在了一起,灰车刮断了白车右侧倒车镜。这一幕被无人机拍了下来,屏幕前的飞手凌瀚也第一时间发现,他赶紧降低无人机高度准备喊话,谁知灰车竟然一把方向径直向前驶去,把刚打开双闪的白车丢在原地。
凌瀚只用1秒钟就重新提升无人机高度,灰车行驶路线尽在眼底。在无人机的高空俯瞰追踪下,凌瀚用对讲机呼叫附近警力,迅速控制该车,并依法对其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一“机”多能,高科技助力提升处警效能
近来,无人机在协助交警进行交通管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首先,无人机‘跑得快’,不论是接到事故警情,或者路面上发生了不明原因的拥堵,无人机都可以第一时间飞过去查看情况。”南京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此外,无人机还有着无与伦比的高空优势,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头拍摄并实时传回道路现场的整体画面,便于民警及时作出决策。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随着科技的发展,警用无人机的强大功能还不仅于此,比如它有先进的绘图系统,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可以大显身手。
一位事故民警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发生交通事故后,需要民警现场勘察、拍照、测绘,回去后手动成图;而无人机则可以通过远程操控,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完成照片拍摄和事故现场传感测量,并依托交管局后台程序进行绘图,自动生成事故现场图像。
“这个功能特别适用于高速公路。”曹文进说,高速公路车速快、晚夜间照明条件不如主城区,发生交通事故后长时间滞留现场,会增加人身风险,车流较大时还易造成后方拥堵,而用无人机进行现场勘察,可以大大减少事故处理时间。
“金陵飞鹰”无人机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警用无人机还装备了喊话器、警灯、红外变焦镜头等设备,在发生道路拥堵、交通事故、车辆抛锚、行人或者非机动车误入高速公路等异常情况时,不仅可以自动检测预警,还可以通过手动悬停进行提醒,显著提升了处警效能。
通讯员宁交轩
南京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茸
实习生程君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