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车辆速度较快,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非常危险。”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花福四里交叉路口改造后,增加了行人红绿灯、彩色人行横道,完善了路口非机动车道,附近居民程先生竖起大拇指,“现在行人、非机动车通行都非常的安全了,基本没有看到交通事故了”。
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事故预防与处理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4按照公安部交管局公路交通事故多发及严重安全隐患排查等规范要求,结合市政府民生实事危险路段治理工作部署,武汉交警排查了近3事故多发路段,结合路面风险,确定100处民生实事危险路段予以治理。治理后,100处危险路段再无重大交通事故发生,一般事故总量同比降幅超35%,路段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大手术+微整改”全面除隐患,大路口进行“大手术”
“G316国道花福四里交叉路口,沿G316国道路中为绿化带和波形护栏封闭,无人行过街设施;G316国道右转进入花福四里车道转弯半径较小;非机动车道引导不足;桥梁墩柱路中缺少防护。” G316国道花福四里交叉路口是今100处危险路段治理的一处,而每一个路口,都有非常详尽的情况分析。
武汉交警针对该路口交通组织精细化不够的问题,通过完善路口渠化、拓宽分隔车道,增加彩色人行横道、信号灯及电子警察等较综合措施,减少人车冲突;增设机非隔离护栏或柔性隔离柱,开辟出非机动车独立通行空间,增设非机动车靠右通行标志,引导非机动车通行;增强桥梁墩柱防护,提升安全系数。
治理后,该路段行人横穿等各类交通违法数同比减少60%以上,各类交通事故下降80%,且未发生一般及以上事故,治理效果明显,达到隐患整治、预防交通事故的目的。
局部风险点段进行“微整改”
S234省道K86+700交叉路口,该Y型路口相交交叉夹角较小,导致道路直行与掉头车辆冲突较大;路口无信号灯控制;两条道路交角处端头缺少隔离防护设施,道路间缺少防护;有小型村道开口,开口处安全警示不足。
武汉交警针对该路段存在路中不规范开口、车辆超速等问题,在行人横穿较多路段,合理设置中心隔离护栏,避免随意横穿;在合适开口处完善过街设施,规范行人、非机动车通行;针对公路路段路中隔离和路口开口警示不足等问题,补全路中隔离护栏、警告标志及限速标志等,支路开口处增设“五必上”设施,增强警示。
治理后,该路段超速违法下降了65%,机动车未让行过街行人违法行为下降了66.5%,无一般事故发生。
“线上+线下” 高效抓整改,线上系统跟踪进度
48,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事故预防与处理大队通过“道路交通态势监测服务平台”检查黄陂区熊许公路和兴崛大道“Y”型交叉路口的隐患治理工作时,发现路口警告标志设施设置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遂在系统将该路口治理情况退回,并提出改进意见。
4,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事故预防与处理大队将100处危险路段全部录入监管系统,紧密跟踪治理前、治理中和治理后三个阶段,实时掌握各区路段整改进度;对辖区大队上报的路段整改措施和整改前后对比照片等资料进行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要求的路段及时反馈给相关大队,累计下发隐患治理通报三期,强化指导,确保治理到位。
线下专班督办质量
47,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事故预防与处理大队实地检查经开区321省道大垸子桥北路口隐患治理工作,发现路口临近弯道线形诱导标志被路侧树木遮挡严重,且标牌不符合新国标要求。随后指导辖区大队对弯道问题整改,调整标志位置、修剪树枝。
4,事故预防与处理大队分别针对报送完成的50余处危险路段开展路面检查,现场指出整改问题,进一步深化治理。
“对内+对外”共创平安路
武汉交警充分发挥市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平台作用,推动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协同整改,将隐患点位按措施进行分类。对内,督导各辖区交通大队整改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电子警察、违停管理等安全设施,共涉及点段达108处;对外,函告涉及隐患治理任务的相关部门,推进整改。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整改路侧护栏防护、公交站点迁移调整,园林部门负责整改绿化遮挡、绿化硬化等,住更部门负责照明等,城管部门负责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缓坡硬化,高速公路平台单位负责高速公路点段隐患整改等,共涉及点段达51处,通过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消除路面安全隐患,路面安全水平有效提升。
为进一步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5,武汉交警将持续贯彻落实“文明交通 畅行武汉”及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工作,在全市“50+N”处危险路段开展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