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擦亮“青春”品牌,让“文学萤火虫”一起发光

发布时间:2025-01-25 19:04:02

“懵懂而不乏信念,冲动而怀抱理想,这就是大学生朋友写作的文本美学,这也是《青春》的办刊美学。”前,第九届“青春文学奖”颁奖活动在南京江北图书馆定山剧场举行,《青春》主编李樯回顾了《青春》文学期刊与青春、大学生的深厚渊源。从扶持未名作者的青文学期刊,到以“青春文学奖”对轻写作者予以肯定和激励,再到签约南京市“青春文学人才计划”,南京正不断擦亮“青春”品牌,让越来越多的“文学萤火虫”在世界“文学之都”发光。

取材多样,获奖者全是在校大学生

第九届“青春文学奖”下设小说奖、诗歌奖暨度十大校园诗人奖、散文奖和评论奖四大奖项,共有23名大学生获奖。

其中,西北大学的殷文佳、四川师范大学的吉克有古、武汉大学的解言和山东大学的纪水苗,分别凭借《骑出槐阳路》、《星星河或冬》、《水生》和《抒情·废墟·怀旧——理解孙频近作的三个关键词》获各奖项的首奖。

正如鲁迅文学奖得主韩东所说:“现在轻人的写作和我们那个时代是不一样的,他们涉猎的内容比我们那个时候更广泛,所以他们的写作视野更加开阔,取材也更加丰富多样。”

在《站口》中,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季杰运用古典词汇语调和现代意识流写法,对后现代都市青的情感生态进行了切片式的记录;《单向街》用香水的独白表达对人生存状态的审视,同时营造出一种俯瞰人类的悲悯情怀;《水仙宫前》将一个兼具心灵疗愈与现实批判的故事,借由“水仙宫”这一亦真亦幻的意象讲述了出来。

“江来香翻开折叠桌后,整个过道只能供一人挤进挤出。我只得坐在床上,不然这巴掌大的地儿更没空走人……”获得小说首奖的《骑出槐阳路》,正是从这里讲述了一段于艰难局促的生活中实现精神和情感成长的故事。评委一致认为,该小说是对孤僻生活与内心的突围,也是对他人真诚的直面与接纳,“看似专注于琐碎散漫的常,但在人物间有限的互动中,超拔于常和烟火的那部分,作为人的宝贵品质迅速站立起来。”

在苏州大学张煜棪看来,小说、论文、朋友圈是其生活中特别熟悉的三种文体,彼此不可替代,但有一些话只能在小说里写。来自东南大学的获奖者倪若鸿表示,青处于刚接触生活又还没被生活敲打的时候,怀着好奇、天真、热情、不安,与相当程度的生命力,青写作是对生活稚嫩、浮躁,但又较为真诚和赤裸的表达。“在所有的艺术创作门类中,写作拥有无限可能,我们大可以保持勇敢和野心,对永恒和瞬间发起挑战。”内蒙古大学获奖学生苏热说。

精准定位,打造大学生自己的文学期刊

“青春文学奖”定位为全球大学生华语原创写作类文学奖,它以讲好中国故事、弘扬青春力量、展示全球大学生华语写作的青春活力为目的,并以扶持轻人、鼓励大学生创作为己任。

9,在《青春》办刊40周纪念活动上,停摆了35的“青春文学奖”再次启动;010,在庆祝南京荣膺世界“文学之都”称号一周之际,第六届“青春文学奖”出炉,获奖者均为全国高校的大学生写作者;45,第九届“青春文学奖”颁奖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23名大学生获奖……

“事实上,《青春》杂志一贯有着扶持未名作者和大学生写作的传统。”据《青春》主编李樯介绍,1980,获得第一届“青春文学奖”的王安忆26岁,梁左23岁;1981,第二届的一等奖得主简嘉27岁、韩东20岁,韩东当时还是山东大学的学生;1983,第四届的小说奖得主苏童也是20岁,正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两次斩获小说奖的肖复兴,则来自北京戏剧学院。

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青春》一直没有缺席,并不断调整升级服务。3,《青春》改版为“大学生自己的文学期刊”,在全国220多家公开发行的纯文学期刊中,它是唯一一本只发表大学生作品的期刊。在第九届“青春文学奖”的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等16所全国院校的文学院、系,更是给予专业指导,为奖项的品质保驾护航。

据悉,“青春文学奖”的评选现为刊评模式,即所有在《青春》发表的作品,都通过了“青春文学奖”的初评,从而获得了晋级终评的入场券。《青春》杂志的专门投稿通道“青春文学网”后台来稿数据统计显示,3度,该平台共收到小说来稿5612篇,诗歌11319组,散文2850篇,评论1200篇。

职业伯乐,为无名写作者拓荒铺路

“等待一个文学天才,不如尽可能地培养一个文学人才。《青春》的立场从来都是不慕名家,不耻青涩,如果注定成为铺路石和拓荒者,让后来人有路可循,这更将成为《青春》的骄傲和荣耀。”在为汉语写作注入新鲜力量的同时,“青春文学奖”已成为青春经典写作的策源地,成为了解和研究中国青春文学写作的编史。

在颁奖活动现场,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青加主布哈发表演讲。他在第七届和第八届“青春文学奖”中分别以小说和诗歌获得首奖。他说,“青春文学奖”给了他莫大的文学鼓励,让他有了更坚定的勇气,“我没有剪断身上彝族语言的脐带,反而随着文学创作的深入,对那片土地有了更深的思考。”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李森表示,加主布哈是来自西南地区的作者,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地方语言、文化和风物的影响,进而打开一种不同的、从文学中看世界的模式。在此过程中,《青春》的发现、鼓励与扶持,无疑对他有很大帮助。

第六届“青春文学奖”中短篇小说奖得主焦典,是作为颁奖嘉宾被请到现场的。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创作专业在读博士,1996出生的她在导师、著名作家莫言的悉心指导下,已在《人民文学》《收获》《十》等杂志发表作品二十余万字。

焦典始终记得,她与南京的文学渊源。她的第一部小说集《孔雀菩提》收录了一篇《木兰舟》,放在了书的第一篇,正是她获“青春文学奖”的作品;书的首场分享活动是在南京城墙里的“青春会客厅”举办的,“它们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开始’。我还记得那个时候自己忧心忡忡地看着那城墙,我在心里问自己,真的能行吗?”这本书后来一路畅销,获得了包括“豆瓣3度中国文学”“当当中国小说新书榜第一名”等很多荣誉。

提高内涵,兼容全球大学生写作者

对“青春文学奖”而言,它不仅仅是发掘写作天才、培养文学巨匠,它还要让人记住一些作家的特殊荣光,要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过程中担负起世界“文学之都”应有的责任。

在第九届“青春文学奖”中,著名作家王蒙获“特别奖”。这是“青春文学奖”第一次设立“特别奖”,用于奖励曾在《青春》发表作品、笔耕不辍的文学大家。授奖词中说:“王蒙先生丰富博大的人生经历和蔚为大观的文学创作,无不洋溢着理想主义的激情和真善美的人文情怀。他执守文学信念,讴歌时代精神,不断探索写作奥秘,贡献的典范之作是共和国文学记忆,也是当之无愧的青春写作风向标。”

据了解,《青春》创刊初期,王蒙曾以《当你拿起笔》为题,连续多期发表创作谈,指导和鼓励青写作者拿起手中的笔,大胆表达自我。多之后,他以获奖者的身份再次与《青春》结缘,并寄语当代青,希望他们能在这个丰富、多元的时代更好地完成自我成长。

此外,从第十届“青春文学奖”起,将增设“青春文学奖·丝路青奖”。该奖项每设置5个名额,主要奖励获得过“青春文学奖”的得主,获奖者还将优先获得南京市“青春文学人才计划”签约作家扶持资格。特别优秀的作者作品,包括其译作,《青春》将给予出版扶持。

以开放心态办刊,以文学情怀兼容全球大学生写作者。中国作协国际文学交流中心执行主任丁捷表示:“正青春,经丝路,向世界。文学应该走向世界,经过丝路,我们让更多的华语写作青加入《青春》,成为在世界‘文学之都’一起发光的‘文学萤火虫’。”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