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25 17:44:02
兰花塘高标田小麦启动收割
院士团队显神通,试验田亩产近550公斤
529,兰花塘高标准农田4248亩小麦进入大面积收割期。 通讯员 高金军 南京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春争,夏争时。529上午,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的兰花塘高标准农田内麦浪滚滚、农机轰鸣,占地4248亩的麦田开镰收割。
作为南京市浦口区连片面积最大的一处高标准农田,兰花塘高标田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完善,建成后“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过去连拖拉机都开不进来,如今,2.3公里长、5米宽的环田大道双向通车,大型耕作农业机械可以开到田头。”站在平整的水泥路上,浦口区种粮大户邵立昌说,经测算,预计今小麦平均亩产在400公斤以上,而试验田亩产接近550公斤。
同处一个地块,试验田的“增产秘诀”是什么?现场,农芯智慧农业研究院浦口数字乡村项目负责人谢鹏解答了背后的秘诀之一:“在研究院的智慧大屏上,我们利用卫星遥感实时监测每块田的长势,其中红色的代表长势旺盛,黄色的是长势较好,绿色和蓝色的田块长势稍差一些,意味着需要重点关注,我们及时与农户沟通,从而加强田间管理。”
大田一侧,研究院设置的远程虫情测报系统仪器也在24小时“值守”,通过灯光诱捕周围的害虫。
试验田内,中国工程院沈其荣院士工作站成员、江苏思威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宋克超向记者揭秘了土地的“秘密”,“我们的研究方向是调控土壤微生物体系,让整个土壤的环境更健康,这样的话根系生长得更加健壮,小麦就不容易生病。”
据了解,通过科学配比,今兰花塘高标田每亩化肥施用量减少15公斤左右。此外,他们还为试验田定制化调配了专用肥料——哈茨木霉生物有机肥。据介绍,生物有机肥类似于给土壤“喝中药”,能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施用后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吸收营养,还能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