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独家报道《追寻“隐秘而伟大”》引起反响
“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左宪民在端详南京解放前夕母亲的户籍卡。 南京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邹伟 祝东秀 摄本报422独家推出的长篇通讯《整理研究3,从154万张南京解放前夕户籍卡中确认842位 地下党员——追寻“隐秘而伟大”》引起广泛反响。众多媒体跟进采访,相关活动随之展开。许多人表示, 南京地下党员的革命精神穿越时空、催人奋进,将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努力跑出更好成绩。
当天,由市委党史办和市档案馆联合编纂的党史书籍《战斗在敌人的心脏——解放战争时期南京户籍档案整理研究》新书发布会举行。这是课题重要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也填补了南京地方党史部门在户籍卡档案研究方面的空白。
“非常感谢!一大早就看到你们的报道了。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激励。”课题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将继续深化对相关档案史料的研究利用,进一步追寻那些隐藏在档案中的无名英雄;同时,全面征集相关影像图片、手迹实物、文献资料等,力争尽快建成具有南京特色的较为全面的 南京地下党员史料数据库;继续深入挖掘和展示 南京地方组织战斗历程中所蕴含的伟大建党精神。
新书配套展览“战斗在敌人的心脏——解放战争时期 南京地下党员户籍档案史料展”当天也在渡江胜利纪念馆开展。
“妈妈,我看到了你20岁时候的样子,你这张照片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70岁的左宪民是南京解放前夕 地下党员左士杰、潘嘉瑛的女儿。在展厅里,她轻轻抚摸着南京解放前夕父母的户籍卡仿真件,端详着户籍卡上的照片,感叹:“这是他们青春的时候,当他们也是风华正茂啊!”
左宪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父母在世的时候,很少跟她提起南京解放前夕在南京从事地下工作的事情。“他们不愿意说,说这是组织内部的事情,不能对外说。”左宪民说,母亲潘嘉瑛当时是小教工作委员会的 地下党员,父亲左士杰是学生工作委员会下中学分委的 地下党员,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直到南京解放后,两个人才在工作中相识,结为夫妻。感谢课题组的追寻、举办的相关活动和本报的报道,让他们能够更全面了解父母当战斗和生活的状态。
“以前,我对 南京地下党员不太了解,看到你们的报道后深受感动。”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一级的刘诗纯说,以前的学习中,对于这些发生在隐秘战线上的史实涉及相对较少,“了解了这部分史实后,我深刻感受到,革命的胜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少数人的事情,是广大的革命先辈,包括很多无名英雄共同的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