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鸢为何成南京“常住民”

发布时间:2025-01-24 15:40:02
空中展翅翱翔的黑鸢。 受访者供图扫码关注“紫金山观察”

□南京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杜莹

近,经历了一轮降雨之后的南京,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在鼓楼区中山码头江面上,十余只黑色老鹰在空中展翅盘旋,时而俯冲捕食鱼类,沿岸的摄影爱好者连连按下相机快门;三五成群的江豚追逐嬉戏,不时浮出水面,令市民游客惊呼不已,呈现出一幅人与人、人与城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这一美丽画卷背后,离不开我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的努力。以市民常见的黑色老鹰——黑鸢为例,调查数据显示,其在南京已形成总数约3000只的稳定种群,成为南京“常住民”。因为在长江边上一四季任何时候都能够看到黑鸢,南京还喜提“黑鸢之城”的称号。

黑鸢为何偏爱南京?南京还有哪些珍稀野生动植物?今422是第55个世界地球,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记者专程采访了南京农业大学承担南京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任务的专家,听他们揭秘背后的故事。

性情温和,偏爱抓鱼吃

419上午10时30分,记者来到中山码头,岸边已架起不少“长枪短炮”,摄影、观鸟爱好者们透过镜头、望远镜,捕捉鸟类、江豚等活动身影。这群人当中,南京农业大学观鸟协会会长唐乙丹和科普部部长王钰涵是“常客”,隔三岔五就会来一趟。

“快看,它双脚上挂着一条鱼!”举着长焦镜头的王钰涵“咔咔”拍下数十张照片,还不忘和小伙伴分享“镜头里的趣事”。闻言,唐乙丹立刻拿起望远镜,调焦细看,“还真是,边飞边啄,肯定刚‘起床’,饿了出来觅食呢。”

两人对话中的“主角”正是黑鸢。“黑鸢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隶属于鹰形目鹰科,是性格温和的猛禽。”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实验师包浩然是观鸟协会的指导老师,也是南京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专家组成员,他告诉记者,观察展翅翱翔的黑鸢,可以发现它的尾巴像“鱼尾”一般,这就是黑鸢最为标志性的识别特征,“在国内有分布的3目5科99种猛禽中,黑鸢是唯一一种尾部呈现浅叉状的。而且黑鸢也有一个专门的生态类型,偏爱抓鱼吃,这像是一种有趣的巧合。”

在南京,黑鸢一四季都可以见到。据了解,南京的黑鸢是一种留鸟型猛禽,一四季都在南京生活,不做远距离定向迁徙。但也有个例,“黑鸢5号”就曾一路北上,单程飞行超过3000公里,于夏季迁徙到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在那里度过整个夏天后,又在去105左右启程南下,于1018重返南京幕府山长江观音景区越冬。

根据观鸟记录中心的开放观测数据,南京的黑鸢记录数量以多一个数量级的种群优势超过其他城市。“由于缺乏对黑鸢的种群同步调查,我们目前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南京地区黑鸢的种群数量,但是其范围应该在1500只—2000只。如果考虑到边缘游荡群体,其上限可能在3000只左右。将这一数字转换成种群密度来看,南京最多在每个10公里×10公里网格内平均拥有46只黑鸢。”包浩然说。

吃住不愁,黑鸢钟爱南京

几千只黑鸢,在南京如何生活?根据南京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专家组的调查,南京黑鸢种群依据其生态型主要可分为森林型和湿地型。森林型黑鸢游荡在山地林缘,以小型动物和腐食、垃圾为食;湿地型黑鸢主要以鱼类为食,主要活动在长江主干道附近或者是一些小水体、鱼塘附近,拥有高超的捕鱼技巧,南京市民经常可以在沿江地带看到它捕鱼的身影。

饿了去长江里抓鱼吃,困了就宿在森林山脉,生态环境的改善让黑鸢“吃喝不愁”,种群数量稳定增长。但纵观长江中下游城市,只有南京拥有庞大的黑鸢种群数量,在上海、武汉等沿江城市都相对少见。黑鸢为什么如此钟爱南京?

在包浩然看来,这跟南京的城市生态格局相关。南京有很多沿江分布的山脉,例如老山、宁镇山脉,都是弧形山脉,两山夹江的城市分布格局,能为黑鸢提供很好的生存环境。随着长江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水生生物“休养生息”为长江注入生机活力,也为黑鸢等鸟类提供了食物和家园。“这也是一个值得专门研究的生态学问题,需要从城市生态空间格局、潜在繁殖区/觅食区、食性偏好、游荡迁移规律、遗传多样性等多个角度去综合研究、分析。”包浩然表示。

作为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黑鸢对于南京来说也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包浩然向记者举例说,从黑鸢的种群数量和生态型比例上可以推断这一区域水体中的鱼类种群数量,或者是该区域小型啮齿类、小型鸟类的种群数量等,“比如我们如果在中山码头做连续观测,看到了黑鸢频繁捕食例如长江刀鱼、胭脂鱼等鱼类,那相比之前的观测情况,就可以推测这些重点关注鱼类种群的时空变化趋势,有时候比我们去做渔业调查还要快速直观。我们也可以通过大量观测,甚至可以统计、推断出这一区域江段上层鱼类的大致种群结构。”

南京生物多样性家底持续“增厚”

不止黑鸢。近来,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现身南京,南京生物多样性家底持续“增厚”。

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110起,我市启动全域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综合近几的调查结果,目前共记录到3672个物种。

“本次调查通过布设总工作时长9104天的164台红外触发相机,总体上确定了果子狸在南京紫金山已有稳定的种群,在高淳山区则有极小种群,红外触发相机数据估计种群数量30只—40只。在高淳区多处山地布设的红外触发相机均拍摄到了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鹇,是高淳区鸟类的新纪录。”南京生物多样性调查总负责人、南京农业大学昆虫系主任王备新介绍。

不仅如此,调查组还发现了南京新物种亚洲长翼蝠,采集到江苏省蛇类新纪录东亚腹链蛇属标本,还首次在石臼湖溧水段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丹顶鹤。全市共记录鸟类20目66科188属334种,比6的历史纪录多了46种;石臼湖、新济洲、龙袍成为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中华虎凤蝶、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獐和貉的种群数量也持续稳定增多。最值得高兴的是,南京观测到的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如今,南京生物多样性调查仍在继续。通过编制实施《南京市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布点方案》,我市明确了16个植物多样性观测样地、22个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观测样点、28个陆生昆虫多样性观测样点、22个水生生物多样性观测样点和26个大型真菌多样性观测样点,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长期观测网络,能够第一时间感知“新老朋友”的来访。

记者采访获悉,今南京农业大学还牵头启动了春季猛禽监测活动,在幕府山、紫金山、汤山、老山、冶山等地设立监测点,记录途经南京猛禽的种类、数量以及迁徙规律,同时为猛禽保护贡献一份力量。“希望通过我们的常监测,可以为全市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提供重要的一手资料。”南京农业大学校友、知名摄影博主菜小花说。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